[置顶] 泰晓 RISC-V 实验箱,配套 30+ 讲嵌入式 Linux 系统开发公开课
Linux 系统调用
by Pingbo Wen of TinyLab.org 2013/09/12
系统调用是系统内核提供给用户态程序的一系列 API ,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内核管理的资源。本文尝试分析在 Linux 下是如何使用 linux 内核给我们提供的 API ,并分析其实现过程。
一、用户态
不管我们是打开一个文件,接收一个 socket 包,还是获取当前进程信息,都需要调用内核给我们提供的 API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 strace 这个工具,来跟踪一个程序调用的系统函数。比如下面是命令 “strace whoami” 的输出结果:
execve("/usr/bin/whoami", ["whoami"], [/* 65 vars */]) = 0
brk(0) = 0x100f000
access("/etc/ld.so.nohwcap", F_OK) = -1 ENOEN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map(NULL, 8192, PROT_READ|PROT_WRITE, MAP_PRIVATE|MAP_ANONYMOUS, -1, 0) = 0x7f8398cb2000
...
open("/usr/lib/locale/locale-archive", O_RDONLY|O_CLOEXEC) = 3
fstat(3, {st_mode=S_IFREG|0644, st_size=7212544, ...}) = 0
mmap(NULL, 7212544, PROT_READ, MAP_PRIVATE, 3, 0) = 0x7f8397ff2000
close(3) = 0
geteuid() = 1000
...
open("/etc/passwd", O_RDONLY|O_CLOEXEC) = 3
lseek(3, 0, SEEK_CUR) = 0
...
我们发现 whoami 首先调用 getuid 来获取当前有效用户 ID ,然后打开 “/etc/passwd” 文件,利用之前获取到的用户 ID 来获取对应的用户名,最后打印到当前终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就调用了 execve, open, geteuid, read, write 等系统调用。一个系统调用就意味着一次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并且每一个系统调用都会和一个内核中的函数相对应。这里我们就以 geteuid 这个系统调用为例,来跟踪整个系统调用关系。
首先,我们先自己实现一个调用 geteuid 的小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t main(void)
{
printf("current uid: %dn", geteuid());
return 0;
}
编译执行后,我这里得到的结果是 1000 ,也就是当前用户 id 为 1000 。
然后,通过查看 /usr/include/unistd.h 头文件,我们知道 geteuid 的实现在 libc 中。那么我们可以先反汇编一下 libc 这个库,这里写了一个脚本来从一个共享库中反汇编指定的函数,脚本如下:
#file: dfunc
########################
# Global function
########################
error()
{
echo "$1"
exit 1
}
show_usage()
{
echo "This is a script to disassemble specified function in a shared library."
echo "Author: WEN Pingbo wengpingbo@gmail.com"
echo "Date: 2013/09/11"
echo "Usage: ./dfunc [-f function name] [-l library path] [-c shift number]"
echo "Note: sometimes, you should using -c to disassemble more bytes because of alignments."
}
########################
# Global function
########################
# default value
func_name="fexecve"
target="/lib/x86_64-linux-gnu/libc-2.15.so"
caliberation="0"
if [ -n "$1" ] && [ "$1" == "-h" ];then
show_usage
exit 0
fi
# parse the argument
arg_ok="0"
while [ -n "$1" ]
do
if [ "$1" == "-f" ];then
shift
arg_ok="1"
if [ -n "$1" ];then
func_name="$1"
shift
fi
fi
if [ "$1" == "-l" ];then
shift
arg_ok="1"
if [ -n "$1" ];then
target="$1"
shift
fi
fi
if [ "$1" == "-c" ];then
shift
arg_ok="1"
if [ -n "$1" ];then
caliberation="$1"
shift
fi
fi
[ "$arg_ok" == "0" ] && shift
arg_ok="0"
done
offset=`readelf -s "$target" | grep " "$func_name"" | awk '{print $3}'`
[ -z "$offset" ] && error ""$func_name" not found..."
offset=$(($offset + $caliberation))
# convert dec to hex
offset=`echo "obase=16; ibase=10; "$offset"" | bc`
begin=`nm -D "$target" | grep " "$func_name"$" | awk '{print $1}'`
end=`echo "obase=16; ibase=16; ${begin^^} + ${offset^^}" | bc`
objdump -d --start-address=0x"$begin" --stop-address=0x"$end" "$target"
运行这个脚本:
我们发现这个函数的反汇编指令很简单:
syscall
retq
先把 0x6b 放到寄存器 eax 中,然后就执行一个 syscall 的指令。最后是返回指令。
syscall 是什么指令?这里的 syscall 指令就是在 x86 架构下,专门为系统调用准备的指令( SYSCALL/SYSENTER and SYSRET/SYSEXIT )。
那 0x6b 又是什么?这是系统调用号,用来区分其他的系统调用。现在我们只是看到了反汇编的代码,而这些系统调用的真真实现可以在 glibc 的源码中找到。其实在 glibc 中并没有去实现系统调用,而是对不同系统内核的系统调用的 wrapper 。在 sysdeps/unix/sysv/linux/syscalls.list 下,就列出了 linux 下面所有的系统调用,部分如下:
getegid - getegid Ei: __getegid getegid
geteuid - geteuid Ei: __geteuid geteuid
getpgid - getpgid i:i __getpgid getpgid
这个文件指定了每一个系统调用对应的内部实现函数名,以及对应的文件名。在编译 glibc 的时候, syscalls.list 文件会被 sysdep/unix/make-syscalls.sh 脚本处理,这个脚本会利用 sysdeps/unix/syscall-template.S 这个模板文件,来生成每一个系统调用 wrapper 的汇编代码,最后生成我们刚才反汇编的那样的代码。
现在我们知道 geteuid() 函数最后调用的是一个 syscall 指令。那么我们能不能跳过 glibc 的 wrapper ,直接调用 linux 内核的系统调用呢?在以前的老版本内核中,确实提供了 _syscall
, _syscall0
等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只保留了 glibc 中给我们提供的 syscall 函数,其函数声明在 /usr/include/unistd.h 文件中,原型如下:
我们可以通过 syscall 来实现和之前一样的效果,代码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yscall.h> /* For SYS_xxx definitions */
int main(void)
{
printf("current uid: %dn", syscall(107));
return 0;
}
这里, 107 就是我们刚才在反汇编代码中看到的 0x6b 。而这些系统调用也在头文件 /usr/include/asm/unistd_64.h
中找到,如果我们包含文件,我们可以通过 syscall(__NR_geteuid)
来实现和之前一样的效果,但是更直观一点。
如果我们想完全跳过 glibc ,我们可以写一个汇编代码: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rax,107
syscall ;invoke geteuid()
mov rdi,0 ;return value
mov rax,60 ; _exit syscall
syscall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来编译执行:
ld -s -o test test.o
strace ./test
由于并没有调用输出函数,所以我们只能通过 strace 来跟踪具体的系统调用,运行后,输出如下:
geteuid() = 1000
_exit(0) = ?
可以看到,通过 syscall 调用了 geteuid 系统调用,并返回了正确的结果。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实现是 64 位的版本, 32 位的 linux 系统调用号和 64 位的是不一样的,具体可以通过 /usr/include/asm/unistd_32.h
来获取具体的系统调用号。并且 32 位下面是用 int 0x80 软件中断来实现系统调用的分发,而 64 位是通过 syscall 指令来实现的。
二、内核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户态程序是如何调用 linux 内核提供的系统调用,但是真真的实现却是在 kernel 中。所以现在我们要进入 kernel 源码,来分析具体系统调用实现,最后我们还要往 kernel 中添加我们自己的系统调用。
这里还是以 geteuid 为例。
以前的 linux kernel 的系统调用是在 arch/$(arch)/kernel/syscall_table.S
文件定义的,但是在 3.2 以后,就已经改变了,相关 patch 可以到 lkml.org 中找到 。 x86 下最新的 syscall 定义在 arch/x86/syscalls 中。其中的 syscall_64.tbl
就是 64 位下所有的系统调用表,部分如下:
106 common setgid sys_setgid
107 common geteuid sys_geteuid
108 common getegid sys_getegid
109 common setpgid sys_setpgid
110 common getppid sys_getppid
我们可以发现 geteuid 的系统调用号和之前是一致的。而在编译的时候,就会通过 syscallhdr.sh 和 syscalltbl.sh 两个脚本读入对应的系统调用表,来生成 unistd_64.h 和其他头文件。而这些文件,就是我们刚才在系统里看到的。
通过 syscall_64.tbl 文件,我们发现 geteuid 对应的内核函数是 sys_geteuid 。而这个函数的实现是在 kernel/sys.c 文件中,源码如下:
{
/* Only we change this so SMP safe */
return from_kuid_munged(current_user_ns(), current_euid());
}
其中 SYSCALL_DEFINE0 是一个宏, 0 代表这个函数不带参数。这些宏的定义在 include/linux/syscalls.h 文件中。
知道了一个系统调用的实现,我们就可以利用 kernel 给我们提供的 SYSCALL_DEFINE
宏来添加我们自己的函数,并把我们自定义的函数添加到 syscall_64.tbl 文件中就可以了。这里,实现了一个很简单的函数,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一个字符串。源码如下:
{
char tmp[] = "strings from kernel";
if(copy_to_user(str, tmp, 19))
return -EFAULT;
return 0;
}
这里函数 mysyscall 带一个参数,注意参数的声明,中间有一个逗号。
然后在 syscall_64.tbl 中添加自己的函数:
314 common mysyscall sys_mysyscall
现在,我们可以编译我们定制的内核,并加载这个内核。然后我们可以在系统中写一个程序,来调用我们自己写的系统调用。源码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yscall.h> /* For SYS_xxx definitions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char str[19];
syscall(314, str);
printf("str: %sn", str);
return 0;
}
运行这个程序,你应该会看到 “str: strings from kernel” 。
三、系统调用加速
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楚一个系统调用是怎样从用户程序传递到内核中的。但是,我们知道,从用户态陷入到内核态是一个比较昂贵的切换,如果一个系统中,同时有很多系统调用,这将会严重拖慢整个系统。系统调用的设计初衷就是做为一个系统门卫,只让用户态程序访问它应该访问的资源。但是,有一些系统调用是无害的 ( 比如,获取时间 ) ,如果能够让这些系统调用存在于用户态,那就会极大的减少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Linux kernel 中,有 vdso 和 vsyscall 的机制,用来加速特定的系统调用。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把一些特定的系统调用放到一个专门的 page 中,然后把这个 page 映射到用户程序空间,这样用户态程序就可以不用切换到内核态就可以调用这些函数。
如果你用 ldd 查看任意一个动态链接程序的库依赖,你将会发发现每一个程序都会依赖一个 linux-{vdso, gate}.so.1
的库,但是这个库却没有任何文件与之想关联。比如,下面是 “ldd /bin/true” 的输出:
libc.so.6 => /lib/x86_64-linux-gnu/libc.so.6 (0x00007f01864b2000)
/lib64/ld-linux-x86-64.so.2 (0x00007f0186894000)
这里的 linux-vdso.so.1 就是之前所说的 vdso 机制。这个库是内核虚拟的,然后映射到所有用户态进程。你也可以通过查看 /proc/self/maps 查看具体的内存映射,下面是 “cat /proc/self/maps” 的输出:
0060a000-0060b000 r--p 0000a000 08:03 22020229 /bin/cat
0060b000-0060c000 rw-p 0000b000 08:03 22020229 /bin/cat
02267000-02288000 rw-p 00000000 00:00 0 [heap]
...
7fff31ccc000-7fff31ced000 rw-p 00000000 00:00 0 [stack]
7fff31df2000-7fff31df3000 r-xp 00000000 00:00 0 [vdso]
ffffffffff600000-ffffffffff601000 r-xp 00000000 00:00 0 [vsyscall]
这里,你可以看到 vdso 和 vsyscall 的内存映射。需要指出的是 vdso 和 vsyscall 的最大的区别是 vdso 映射到用户态的内存地址是随机的,而 vsyscall 确实固定的。你可以通过运行多次 “cat /proc/self/maps” 来比较它们的地址。
由于 vsyscall 的地址是固定的,这就给内核留下一个巨大的内存溢出漏洞。所以在最新的内核, vsyscall 已经逐渐废除,但是你还是能在很多系统中,看到两者的共存,这只是为了向后兼容罢了。并且最新的内核中, vsyscall 中已经没有任何指令了,取代的是内核的一个 trap ,当以前的老程序调用 vsyscall 里的内容时,会被导向到正常的系统调用。这也是为什么在读取 vsyscall 的时候,发现里面是空的。
vdso 的具体实现在 arch/x86/vdso 中,其中的 vdso.lds.S 就定义了具体加速的系统调用。你甚至可以往 vdso 添加自定义的函数,具体添加方法见这里 。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我要投稿:发表原创技术文章,收获福利、挚友与行业影响力
- 知识星球:独家 Linux 实战经验与技巧,订阅「Linux知识星球」
- 视频频道:泰晓学院,B 站,发布各类 Linux 视频课
- 开源小店:欢迎光临泰晓科技自营店,购物支持泰晓原创
- 技术交流:Linux 用户技术交流微信群,联系微信号:tinylab
支付宝打赏 ¥9.68元 | 微信打赏 ¥1.00元 | |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