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晓科技 -- 聚焦 Linux - 追本溯源,见微知著!
网站地址:https://tinylab.org

泰晓Linux知识星球:1300+知识点,520+用户
请稍侯

文件系统简介:bcachefs(一)

Chen Jie 创作于 2023/05/09

by Chen Jie of TinyLab.org 2023/05/09

前言

文件系统是建立在 block 层之上的,VFS 接口的一个实现。而文件系统中,最近的潮流莫过于由 ZFS 所引发的 COW(Copy-On-Write)的实现了,例如:

  • Linux 的 Btrfs
  • DragonFly BSD 的 HAMMER2
  • Apple 的 APFS

本文要介绍的 bcachefs 也是一种基于 COW 的文件系统,作者 Kent Overstreet,也是 bcache 的创立者。

bcache 基于较快的 SSD 介质,在 Linux block 层提供了一种 cache 机制。作者认为实现 bcache 中引入的 B+ 树等结构,同样可以实现一个 COW 的文件系统,于是有了 bcachefs。

bcachefs 补丁,LWN 这篇文章 进行了简介:

  • Core-kernel changes:引入了 SIX lock 机制。即区别于“读者共享,写者互斥”的读者写者锁,要求写者首先获得一个 Intent lock,Intent lock 与读者(Shared lock)不互斥,但相互之间互斥。随后再升级成 eXclusive lock。

  • Core-kernel changes:引入一个闭包的机制(closure)

以上两个变更,均被 bcachefs 的代码用到。

至于 bcachefs 文件系统本身的设计特点,本文将作简单展开。

一些 bcachefs 的动态以及背景知识参考:

  1. 11/04 2021, bcachefs status update - current and future work

  2. 02/22 2023,[LSF/MM/BPF TOPIC] bcachefs](https://lore.kernel.org/linux-bcachefs/Y%2FZxFwCasnmPLUP6@moria.home.lan/),将在 05/08 - 05/10 的 Linux Storage Filesystem / MM / BPF 峰会上进行介绍

  3.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nux Kernel Block I/O Stack

bcachefs 的 git 仓库有两个。

bcachefs-tools 是移植到用户态的 bcachefs 库,以及对应命令行工具,它比较小,但包含了 bcachefs 文件系统逻辑,建议代码阅读首选 clone 这个:

git clone https://evilpiepirate.org/git/bcachefs-tools.git

bcachefs 是带上 bcachefs 的内核代码,比较大:

git clone https://evilpiepirate.org/git/bcachefs.git

bcachefs:数据结构

磁盘上的数据结构

bcachefs 磁盘上主要的数据结构有:

  1. superblock
  2. journal,bcachefs 将日志文件系统与 COW 机制做了结合
  3. btree
数据结构相关结构体说明
super blockbch_sb包含:
1. location of journal
2. list of devces
3. other metadata in order to start a file system
    prior to reading the journal/btree roots
参见:bcachefs_format.h
 bch_sb_layout用于定位 backup super blocks,并重复存于每个 super block 中。
  在一次 clean shutdown 中,将 btree roots 和
current journal sequence number 存在 super block 中。
journal 按序记录对 btree 的更新
其中,Updates to interior nodes still happen synchronously
and without the journal(for simplicity),参见 journal.h
  journal 由一组 keys 组成。Replay 就是遍历 open journal entries 中
所有的 keys,并重新插入到 btrees 中
 jset
jset_entry
代表 a journal entry,它有一个 unique sequence number,
且是单调增加的
  journal header 同时包含了一些逻辑上应该放在 super block 的东东。
因它们更新太频繁,所以挪到了 journal header 中。
(未来,superblock 将仅包含定位 main journal 的信息)
btreebset
btree_node
btree_node_entry
btree 是最主要的结构体,用于存取元数据,其类型有:
- BTREE_ID_extentsBTREE_ID_inodes
- BTREE_ID_direntsBTREE_ID_xattrs
- BTREE_ID_allocBTREE_ID_quotas
- BTREE_ID_stripesBTREE_ID_reflink
- BTREE_ID_subvolumesBTREE_ID_snapshots
- BTREE_ID_lruBTREE_ID_freespace
- BTREE_ID_need_discardBTREE_ID_backpointers
- BTREE_ID_bucket_gens
  btree 节点很大,例如 256KB,且是 log structured
这个大概是 bcachefs 特点之一,接下来将重点关注 btree

btree:磁盘上长啥样?

下图示意了 btree 在磁盘上的存储,即它们之间的联系:

image

其中,对于每一个节点,会固定分配 256KB (bch_opts::btree_node_size)连续的磁盘空间。该空间分成俩部分:

  • 已写入磁盘部分(written)
  • 剩余未使用的空间

对于写入磁盘的部分,它是由一个 btree_node 打头,尾随若干个 btree_node_entry

struct btree_node {           | struct btree_node_entry {
  struct bch_sum     csum;    |   struct bch_csum csum;
  __le64             magic;   |
  __le64             flags;   |
                              |
  struct bpos        min_key; |
  struct bpos        max_key; |
                              |
  /* NOT USED ANYTMORE */     |
  struct bch_extent_ptr _ptr; |
                              |
  struct bkey_format format;  |
                              |
  union {                     |   union {
  struct bset keys;           |   struct bset keys;
  struct {                    |   struct {
    __u8   pad[22];           |     __u8   pad[22];
    __le16 u64s;              |     __le16 u64s;
    __u64  _data[0];          |     __u64  _data[0];
  };                          |   };
  };                          |   };
} __packed __aligned(8);      | } __packed __aligned(8);

首先看到 [ btree_node::min_key, btree_node::max_key ] 指出了本节点所涵盖的范围。

  • 这个逻辑上真正作用叫做 “key” 的东西,它的数据结构是 bpos
struct bpos { __u64 inode; __u64 offset; __u32 snapshot; }

在 bpos 上,包裹更多的成员,就成了 bkey:

struct bkey { __u8 u64s; __u8 format:7, needs_whiteout:1;
              __u8 type  __u8 pad[1];   struct bversion version;
              __u32 size;               struct bpos p;
                                     // ^^^^^^^^^^^^^
} __packed __aligned(8);

几个值得一提的域:

  • bkey::u64s,是指包含 key 和 value 在内的尺寸,以 u64(8 Bytes) 为单位计

  • value 通常是个指针,它指向的 extent 的尺寸,以 sector(512 Bytes)为单位计,存在 bkey::size

    • 另,存储时,value 是紧跟在 key 之后的


接下来,bset 它是一组 bkey 的集合,或者确切地说:

  • 本 btree 节点上,同一趟写入到磁盘的 bkey 集合

  • 后续写入磁盘的 bkey 在新的 bset

  • 同一个 bkey 被覆写,意味着在后续的 bset 有“同名” bkey,value 不同

    • “同名”,即指 bpos 相同

    • 这就是所谓的 log structured

  • 同一个 bkey 被删除,意味着在后续的 bset 有“同名” bkey,它是一个 whiteout

下图展示了 bset:

image

  • 它前面套了一个 btree_node / btree_node_entry

  • 它自己的头结构,有一个 bset::u64s 描述了本 bset 中,全部 payload 长度,以 u64 为单位计。

  • 随后,是一组 bkey_packed,图示中:

    • 橙色框出部,bkey_packedbkey 是相同的。

    • bkey_packedbkey 剩余部分,进行了“位打包”,存储效率更高一些

    • 对“位打包后”的格式,借助 bkey_format 来解读。参见 BKEY_FORMAT_CURRENT in bcachefs_format.h

认识 bkey

如前述,一组 bkey 首先会被打包成 bkey_packed,随后添加一个 bset 的头,即放在 bset 结构中,再存磁盘。

对应 value,是跟在 key 之后,一起序列化打包的:

  • value 的结构体是 bch_valstruct bch_val { __u64 __nothing[0] };

  • value 除内容以外,没有任何的头了。定义这个结构体,仅仅是代码 meaningful 的需要。

我们假设打开了一个文件,文件内容 —— 即开始和结束的 bpos 所囊括的区间,由一个 BTREE_ID_extents 类型 btree 所定位

  • 假设这个 btree 目前只有两层,顶层是 level 1 节点

  • level 1 是一个中间节点(interior node),它某个 bkey 的 value 指向了一个 level 0 的节点(叶子节点)

    • 换言之,指向的还是 btree 节点。其 bkey 类型为 BKEY_TYPE_btree(参见 btree_types.h,通过宏组合名称,定义的 bkey 类型)

    • 下表展示了 value 序列化后的结构

序号内容说明
0bch_btree_ptr_v2相当于一个 header,其中
bch_btree_ptr_v2::sectors_written,留意和 bkey::size 区别。
前者指向叶子节点的已用空间;后者是总空间
1bch_extent_ptr其中 bch_extent_ptr::offset 指向了叶子节点的磁盘起始位置,
以 sectors 计
2bch_extent_ptr这是指向另一磁盘上副本的指针
3bch_extent_ptr同上
4bch_extent_ptr同上,总计最多有四个副本

我们再假设,上述文件内容被一个叶子节点中的某个 bkey 的 value 指向

  • 换言之,指向的是一块 extent,而非 btree 节点。其 bkey 类型为 BKEY_TYPE_extents

  • 下表展示了 value 序列化后的结构(参见 bch_extent_entry

内容说明
bch_extent_ptr指向 extent
bch_extent_crc32crc 和 stripe 不在本文展开
bch_extent_crc64 
bch_extent_crc128 
bch_extent_stripe_ptr 

下图展示了上述两种 bkey:

  • level 1 中的一个 bset 中的一个 bkey,指向了磁盘某个 256KB 块

    • 它就是 level 0 的内容序列化
  • level 0 中的一个 bset 中的一个 bkey,指向了磁盘某个块,内容即上述例中的文件内容

    • 图中还展示了另一种形式,即当文件内容很小时,可以直接变成 bch_inline_data 嵌在 bkey 中。

image

bkey 在编程技巧中的变种

如下表,这些结构体,仅仅是为了对同一块内存作不同层次的解读。

变种说明
bkey_ivalue inline 在 bkey 中的形式。
如前述,无论磁盘还是内存布局,value 是跟在 bkey 之后的。
bkey_sbkey with split value
bkey_s_cbkey with split value,const
struct bkey_s_c { const struct bkey *k; const struct bch_val *v; }
bkey_s_xxx例如,bkey_s_btree_ptr_v2,它是在 bkey.h 中,通过宏来一并定义的
相对于 bkey_s::vbkey_s_btree_ptr::v 现在直接是 struct bch_btree_ptr_v2 * 类型
而非原来笼统的struct bch_val *
bkey_s_c_xxxconst 版本

btree 节点:序列化存盘与读入并反序列化

背景:btree 结构体简介

首先介绍 btree 结构体,它代表了一个在内存的 btree 节点。

本文讨论中会涉及的域:

  • btree::nsets:在内存中,当前有多少 bsets

    • 内存中的最多有 MAX_BSETS 个 bsets

    • btree::set[0],已写入磁盘全部 bsets 合并在内存的一个 bset

    • btree::set[1],未写入磁盘的 bkeys 的 bset

    • btree::set[2],如果 btree::set[1] 过大(>4KB,参见 bch2_btree_node_prep_for_write()),则另建一个

  • btree::set:类型为 bset_tree[MAX_BSETS]

    • struct bset_tree { ... u16 data_offset; ... u16 end_offset };

    • data_offsetend_offset 指出了一个 bset 在 btree::data 中的开始和结束偏移。

  • btree::data,虽然其类型为 btree_node,但实际上就是一整个 256KB btree 节点。

    • 其布局如下:*** 代表未写入磁盘部分
<---------- 256KB ----------->
------------------------------
||||||||||||****           ***
------------------------------
           ^               ^
           |               b->whiteout_u64s
           b->written
  • btree::whiteout_u64s:未写入磁盘的 whiteouts 计数,单位是 u64

    • 删除已经写入磁盘的 bkeys,只能通过 whiteout 方式

    • “这些被 whiteout 掉 bkeys” 写入 “从 btree::data 末尾起、反向生长的空间”

    • 它们逻辑上也是一个 bkeys 的 set

    • 只是没有 bset 的头罢了

  • btree::written:已写入磁盘计数,单位是 sector

  • btree::aux_data:类型为 void *,二叉搜索树,每个 bset 一个

    • 对于 RO 类型(BSET_RO_AUX_TREE)的 bset

      • 由已写入磁盘的一个或多个 bsets 合并而来

      • 二叉树的“key”的定义,参见bset.h (形似 floating point 格式的描述)

      • 二叉树定位到一个 BSET_CACHELINE(256 Bytes)

      • 随后再在 BSET_CACHELINE 中进行线性搜索

      • 搜索过程参见:bset_search_tree()

    • 对于 RW 类型(BSET_RW_AUX_TREE) 的 bset,即还未写入到磁盘的 bset

      • 二叉树的“key”,为 bpos

      • 搜索过程参见:bset_search_write_set() (标准二叉树搜索)

  • btree::key,类型为 bkey_i。即本 btree 节点的 key 和 value

    • (换言之,在父节点中的 key 和 value 的一个拷贝)

背景:一个 bpos 被 whiteout

// btree_update_interior.h

static inline void push_whiteout(struct bch_fs *c, struct btree *b,
                                 struct bpos pos) {
                               //            ^^^
  // 依据 bpos 构造一个 bkey_packed,变量名叫 k
  // k.type = KEY_TYPE_deleted;
  // k.p = pos;
  // k.needs_whiteout = true;
  ...

  b->whiteout_u64s = k.u64s;

  bkey_copy( ((u64 *)((void *)b->data + 256 * 1024)) - b->whiteout_u64s,
             &k );
}

情景一:对 btree 节点更新,存入磁盘

对应代码位于btree_io.c,函数 __bch2_btree_node_write()。以下摘出部分逻辑,并进行大幅调整来便于说明:

void __bch2_btree_node_write(struct bch_fs *c, struct btree *b, unsigned flags) {
  struct bset_tree *t;
  struct sort_iter sort_iter;

  unsigned bytes = !b->written ? sizeof(struct btree_node)
                    : sizeof(struct btree_node_entry);

  for (t = b->set; t < b->set + b->nsets; t++) {
    struct bset *i = (u64 *) b->data + 1 + t->data_offset;

    if ((void *) i < (void *) b->data + (b->written * 512))
      continue; // 已写入磁盘,跳过

    bytes += le16_to_cpu(i->u64s) * sizeof(u64);

    // bset 内的 bkey 本身是排序
    // 几个 bset 的 bkey 统一排序,需通过 sort_iter 的移动
    // 此处:先加入到 sort_iter 中
    sort_iter_add(&sort_iter,
                  i->start, // 当前 bset 所指向的第一个 bkey
                  (u64 *) i->start + i->u64s);
  }

  // bch2_varint_decode may read up to 7 bytes past the end of the buffer:
  bytes += 8

  bch2_sort_whiteouts(c, b); // 对 “被 whiteout 掉 bkeys” 进行排序
  sort_iter_add(&sort_iter,
                (u64 *)((void *) b->data + 256 * 1024) - b->whiteout_u64s,
                (void *) b->data + 256 * 1024);

  bytes += b->whiteout_u64s * sizeof(u64);
  bytes = round_up(bytes, block_bytes(c) /* 磁盘的 block size */);

  data = btree_bounce_alloc(..., bytes, ...);

至此,分配出了一个新的空间,用于处理待写入磁盘的内容。由于我们假设对节点追加更新,于是:

  // 接续上文
  struct btree_node_entry *bne = data;
  struct bset *i = &bne->keys;

  // 初始化 bset 头信息,例如:
  //   bne->keys = b->data->keys;
  //   i->journal_seq = cpu_to_le64(seq);
  //   i->u64s = 0;

  // 通过 sort_iter 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写入到 i->start(实际上就是前述
  // data 指向的新分配空间中)

  // 排序中,使用了 sort_keys_cmp 这个函数来定义排序规则
  unsigned u64s = bch2_sort_keys(i->start, &sort_iter, false);
  i->u64s += u64s;

  // 排序后,多个相同键值的 bkey 将被排序靠后的 bkey 合并
  //  特别指出的是:deleted key 排序靠后

接下来,准备写入到磁盘:

  // 续接上文
  unsigned bytes_to_write = (void *) ((u64 *) i->start + i->u64s) - data;
  unsigned sectors_to_write = round_up(bytes_to_write,
                                       block_bytes(c) /* 磁盘的 block size */)
  sectors_to_write /= 512;

  struct bio *bio = bio_alloc_bioset(NULL,
                        buf_pages(data, sectors_to_write * 512),
                        REQ_OP_WRITE|REQ_META,
                        GFP_NIO, &c->btree_bio);

  struct btree_write_bio *wbio = container_of(bio, struct btree_write_bio, wbio.bio);

  // 在下面函数中,bio->bi_iter.bi_size = sectors_to_write * 512;
  bch2_bio_map(bio, data, sectors_to_write * 512);

  wbio->sector_offset = b->written;

  bkey_copy(&wbio->key, bkey);
  
  b->written += sectors_to_write;
  if (wbio->key.k.type == KEY_TYPE_btree_ptr_v2)
    bkey_i_to_btree_ptr_v2(&wbio->key)->v.sectors_written = cpu_to_le16(b->written);

  INIT_WORK(&wbio->work, btree_write_submit);
  queue_work(c->io_complete_wq, &wbio->work);

最后,提交到磁盘的发生在函数 btree_write_submit() 中:

void btree_write_submit(struct work_struct *work) {
  struct btree_write_bio *wbio = container_of(work, struct btree_write_bio, work);

  struct bch_extent_ptr *ptr;
  bkey_copy(&tmp.k, &wbio->key); // 拷贝出一个 tmp 的 key

  bkey_for_each_prt(bch2_bkey_ptrs(bkey_i_to_s(&tmp.k)), ptr)
    ptr->offset += wbio->sector_offset;
  //^^^^^^^^^^^

  bch2_submit_wbio_replicas(&wbio->wbio, ..., &tmp.k, false);
}

最终,在 bch2_submit_wbio_replicas() 函数中,bio.bi_iter.bi_sector = ptr->offset

至此,写磁盘的起点(bio.bi_iter.bi_sector),以及长度(bio.bi_iter.bi_size)都已配置好,调用submit_bio(),将写磁盘 IO 提交到 block 层。

情景二:从磁盘读入一个 btree 节点并反序列化

对应代码位于btree_io.c,函数 bch2_btree_node_read(),以下摘出部分逻辑,并进行大幅调整来便于说明:

void bch2_btree_node_read(struct bch_fs *c, struct btree *b, bool sync) {
  struct extent_ptr_decoded pick;

  // 对 b->key 的 value 进行解析,解析结果保存在类型为 struct extent_ptr_decoded
  // 的变量中


  // value 可能包含多个 struct bch_extent_ptr,对应不同磁盘上的副本
  // 筛选出一个较佳的磁盘,随后访问该磁盘上的副本
  int ret = bch2_bkey_pick_read_device(c, bkey_i_to_s_c(&b->key),
                                       NULL, &pick);

接下来,准备读取磁盘:

  // 续接上文
  struct bio *bio = bio_alloc_bioset(NULL,
                        buf_pages(b->data, 256 * 1024),
                        REQ_OP_READ|REQ_SYNC|REQ_META,
                        GFP_NOIO,
                        &c->btree_io);
  struct btree_read_bio *rb = container_of(bio, struct btree_read_bio, bio);
  INIT_WORK(&rb->work, btree_node_read_work);

  bio->bi_iter.bi_sector = pick.ptr.offset; // bch_extent_ptr::offset
  bio->bi_end_io = btree_node_read_endio;
  bch2_bio_map(bio, b->data, 256 * 1024); // bio->bi_iter.bi_size = 256 * 1024;

  submit_bio(bio);
}

读磁盘 IO 被提交到 block 层。当 IO 完成后,btree_node_read_endio() 函数被调用:

void btree_node_read_endio(struct bio *bio) {
  struct btree_read_bio *rb = container_of(bio, struct btree_read_bio, bio);
  ...
  queue_work(c->io_complete_wq, &rb->work);
}

work 对应的函数 btree_node_read_work(),该函数调用了 bch2_btree_node_read_done() 对读取的内容进行反序列化:

int bch2_btree_node_read_done(struct bch_fs *c, struct bch_dev *ca, struct btree *b,
                              bool have_retry, bool *saw_error) {

  // 参见 super.c:bch2_fs_alloc() 函数,关于 fill_iter 这个 mempool_t
  // 分配的 iter 大小为 sizeof(struct sort_iter) 
  //                    + (256 * 1024 / block_bytes(c) + 1) * 2 * sizeof(struct sort_iter_set)
  struct sort_iter *iter = mempool_alloc(&c->fill_iter, GFP_NOIO);

  sort_iter_init(iter, b);
  iter->size = (256 * 1024 / block_bytes(c) + 1) * 2;

  // 即 bch_btree_ptr_v2::sectors_written
  unsigned ptr_written = btree_ptr_sectors_written(&b->key);

  b->written = 0;
  while (b->written < ptr_written) {
    struct bset *i;
    unsigned sectors;

    bool first = !b->written;

    // 读取 bset
    if (first) {
      i = &b->data->keys;

      sectors = /* 包括 btree_node 头、bset 头
                 * 以及 bset::u64s,向上对齐到磁盘的 block size */ ;
    } else {
      struct btree_node_entry *bne = (void *) b->data + b->written * 512;
      i = &bne->keys;

      sectors = /* 包括 btree_node 头、bset 头
                 * 以及 bset::u64s,向上对齐到磁盘的 block size */ ;
    }

    b->written += sectors;

    sort_iter_add(iter, i->start, (u64 *) i->start + i->u64s);
  }

至此,待反序列化的 bset 都已经纳入到了 sort_iter 中了,接下来:

  // 续接上文
  struct btree_node *sorted = btree_bounce_alloc(c, 256 * 1024, ...);
  sorted->keys.u64s = 0;

  // 将全部磁盘上读取的 bset,其 bkey 进行排序
  // 留意,排序中,使用了 key_sort_fix_overlapping_cmp 这个函数来定义排序规则
  // - 对于 key 值相同的,序列化中偏移大的,序号大
  // - 实际上是写磁盘晚的,序号大,最终生效
  //
  // 并将排序结果存到 sorted->keys
  b->nr = bch2_key_sort_fix_overlapping(c, &sorted->keys, iter);
  
  unsigned u64s = le16_to_cpu(sorted->keys.u64s);
  *sorted = *b->data;
  sorted->keys.u64s = u64s;
  // sorted 指向内存区域,成为 b->data 所指向
  swap(sorted, b->data);

  b->set[0].data_offset = (u64 *) i - 1 - (u64 *) b->data;
  b->set[0].end_offset = (u64 *) i->start + i->u64s;

  // 反序列化后,多个 bsets 合并成在内存中的一个 bset
  b->nsets = 1;  

  // 在内存中,建立二叉搜索树
  bch2_bset_build_aux_btree(b, &b->set[0], false);
}

小结

bcachefs 是 Linux 下,另一个 COW 文件系统。它基于 bcache 的 btree 实现演化而来。

bcachefs 的主要数据结构,其 btree 节点的更新序列化存盘,与读取反序列化场景,是本文简介的三个主要方面。

本系列的下一篇中,将从 VFS 出发, 以读取文件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情景分析,展示在 bcachefs 上是怎样工作的。



Read Album:

Read Related:

Read 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