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晓科技 -- 聚焦 Linux - 追本溯源,见微知著!
网站地址:https://tinylab.org

儿童Linux系统,可打字编程学数理化
请稍侯

“茴”字有几种写法:结构体占多少空间你造吗?

Chen Jie 创作于 2014/10/19

by Chen Jie of TinyLab.org 2014/10/15

前言

近来无意卷入某个考试,题风颇为远古,中有若干结构体空间占用的题目,i.e. “sizeof(struct …)”,你懂的。问谷歌,发现几处文章均不十分符实验。

本文据网上文章所留线索,结合实验总结而来,似是考据,呈现在此亦有如孔乙己那个名问:“茴字有几种写法,你造么?”,算是抒发一下无奈之情吧。

言归正传,关于C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几套说法,叫做 LP,ILP,LLP:

  • LP:long 和指针的位宽一致
  • ILP:int、long 和指针的位宽一致
  • LLP:long long 和指针的位宽一致

目前最常见的大概是 LP64 吧,即 long 和指针都是64位的。在此环境中,通常 GCC 等编译器还会自动定义宏“__LP64__”,因此可用此宏来判断当前是否为“LP64”。

那么问题来了,在 LP64 环境中,结构体的空间占用如何估算?

来自 sizeof(struct …) 的疑问

简单地说,sizeof(struct …) 并不是各成员的大小总和,还有若干padding:

  • 成员间的 padding,满足成员自然对齐要求而引入的 padding。
  • 结构体尾部的 padding。

结构体成员间的 padding

struct stru_1 {
    unsigned char   mem_a;
    int             mem_b;
};
/* sizeof(struct stru_1) = ? */

答案是 8。若地址从 0 起,那么 mem_a 之后为 1,不满足 int 类型“自然对齐”的要求,故插入 padding,使得 mem_b 从 4 开始。

结构体尾部的 padding

struct stru_2 {
    unsigned char   mem_a;
    int             mem_b;
    char            mem_c;
};
/* sizeof(struct stru_2) = ? */

答案是 12。因为结构体大小还需要是结构体的对齐要求的整数倍。进一步解释如下:

  • 在汇编层面,访存指令对访问的地址有对齐要求,例如 64 位访存指令访问的地址需要是 64 位对齐的,不然或性能下降或有异常。对此,编译器在栈中分配变量时,会插入一些 padding 来使变量对齐其宽度。
  • 结构体中间各成员也遵从上点,故有成员间的 padding。那么,结构体变量的对齐有何要求呢?
  • 结构体变量对齐要求,取其各成员对齐要求中的最大。例如“struct stru_2 abc“,假设 abc 地址为“addr_abc”,则 mem_b 地址为 “addr_abc + 1(mem_a)+ 3(padding)”,须是 4 字节对齐才好。算术是数学老师教的童鞋马上就发现了,abc_addr 必整除 4,即结构体地址是 4 字节(32 位)对齐的。
  • 最后,让我们来考虑“struct stru_2 abc2”,如上点,abc1 的地址必是 4 字节(32 位)对齐的。若 abc[0]的大小是“1(mem_a)+ 3(padding)+ 4(mem_b) + 1(mem_c)= 9”,加上 abc[0] 的起始地址(4 字节对齐),怎么算也是奇数啊!于是,必须再给结构体尾部加一些 padding,使得结构体总长是结构体对齐的整数倍。

bitfield 怎么算?

提前向各位看官说明:以下例子需要用到不同编译器做对比。而说好的 LP64 环境来举例,却因为旅途中条件艰苦,没有合适的对比环境,只好用个 mingw32(gcc on Windows, 32bit) 来凑数。由于未用到 long 和指针,姑且将就下。

struct stru_4 {
    char            mem_a:1;
    int             mem_b:4;
    int             mem_c:4;
};
/* sizeof(struct stru_4) = ? */

结果依赖编译环境:

  • 在64位 os x,clang 600.0.51 版本上,答案是 4。猜测相邻三个成员所占用位数加在一起,未超过三成员中最宽的 int 类型的位数。故实际只用 1 个 int 搞定。
  • 在 mingw32 环境中,gcc 4.8.1 上,答案是 8。猜测相邻同类型会合并,即 mem_a 享有一个 char,mem_b 和 mem_c 共享一个 int。char 和 int 之间有 3 字节的 padding。

以下把这两环境简称为 clang 和 gcc。

struct stru_5 {
    char            mem_a:1;
    int             mem_b:4;
    int             mem_c:4;
    int             mem_d:24;
    int             mem_e:9;
};
/* sizeof(struct stru_5) = ? */

在两编译环境中,答案均是 12。对于该结果的猜测:

  • clang 上,mem_a、mem_b 和 mem_c 享有一个 int,mem_d 独享一个,mem_e 独享一个。即 mem_d 自身各个位,没有被分到两个 int 类型存储上。
  • gcc 上,mem_a 享有一个 char,之后 3 字节 padding。接下来 mem_b、mem_c 和 mem_d 共享一个 int,mem_e 享有最后一个 int。

union和其他

union uni_1 {
    struct stru_2   mem_a;
    long            mem_b;
};
/* sizeof(union uni_1) = ? */

答案是 16。首先 union 类型空间占用取其各成员中最大者,其次,同样考虑尾部 padding,还必须进一步增肥至_ union 对齐的整数倍_。

struct stru_3 {
    char            mem_a;
    struct stru_2   mem_b;
};
/* sizeof(struct stru_3) = ? */

答案是 16。

#pragma pack(N) 指示

至此,我们讲的都是自然对齐的情况。

然而可以通过“#pragma pack(N)“指示编译器,手工调整对齐。其中 N 可以为空(不填),此时就是自然对齐。

N 可以取 1, 2, 4, 8, …。当 N 指定时,结构体成员实际对齐要求为 MIN(N, 类型的自然对齐要求),例如 N = 2 时,对于 int 型成员而言,其实际对齐要求为 MIN (2, 4) = 2。

另外,在空间占用估算中用到的结构体自身对齐要求,也成了 MIN(N, 结构体的自然对齐要求)。

以下给出上述结构体在一组 N 值下的大小:

  • N == 1:stru_1到5大小依次为 5,6, 7, 2(clang, gcc 上为 5), 6(clang,gcc 上为9)。可见此时没有 padding。

  • N == 2: stru_1到5大小依次为 6, 8, 10, 2(clang,gcc 上为 6), 6(clang,gcc 上为10)。

上述结果中含有 bitfield 的结构体再次亮了。随便挑个奇怪的结果来看,例如 N == 1 时, sizeof(stru_5) 在 clang 上为 2 字节,通过反汇编可知全部 bitfiled 被拼在了一起(64 位寄存器喔)。再次说明 bitfield 这货被编译器玩坏了。

大小尾端与位序

通常,多字节数据交换会考虑大小尾端的问题。例如 32 位(4 字节)数 “0×12 34 56 78”:

  • 小尾端:数值低位在前(在内存的低地址),故本数在内存中,四个字节的排列为”0×78“,“0×56”,“0×34”,“0×12”。
  • 大尾端:数值高位在前(在内存的低地址),故本数在内存中,四个字节的排列为“0×12”,“0×34”,“0×56”,“0×78”。

上述提的是字节序。

再问,对于大小尾端,一个字节内,数值高、低位在内存中的顺序是什么?也就是位序的问题。

答案是与字节序一致。例如以下代码:

struct {
    unsigned char   f1:3;
    unsigned char   f2:4;
} bif;

char *bif_p = (char *) &bif;

memset (&bif, 0, sizeof(bif));

bif.f1 = 2;
bif.f2 = 5;

printf ("0x%02x\n", bif_p[0]);

在小尾端上,打印输出为 0x2a。

成员 f1 内存地址该靠前,故对其赋值影响“字节数值”的低位。而 f2 由于地址靠后,赋值影响“字节数值”的高位。因此:

0(not used)   0 1 0 1(f2)    0 1 0(f1)  (按照数值位高低排列,与地址序相反)
即, 第 0-2 位,属于 f1;第 3-6 位,属于 f2。

在处理大小尾端时,大部分情况下不用考虑位序问题。例如在处理网络协议中,常用到htonl(s),来将本机字节序转成网络序(网络序规定为大尾端)。该函数不对位序处理。在实际传输发生时,通过内存中“一字节的 8 个位”和“网卡 8个位” 的连线,即完成了转换。

对于将一个字节还要掰成许多位域的应用来说,那就要编程者自己费心了,总之字节的值是不会变的。以本节例子来说,大尾端上用 struct bif 对例中赋值进行解读,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0 0 1(f1)   0 1 0 1(f2)   0(not used)   (按照数值位高低排列,与地址序一致)

即,f1 的值变成了 1,f2 的值恰好还是 5。

可以在大尾端上定义新的结构体,来正确解读:

struct {
    unsigned char   not_used:1;
    unsigned char   f2:4;
    unsigned char   f1:3;
}

小结

费心思去了解一个结构体的内存布局,常见于对协议的解析,例如“p = (strcut ip_header *)(buffer);”。然而,使用某些库提供的 serialize/deserialize 功能(例如 GVariant)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至于 bitfield,不要试图通过定义一个含位域的结构,来解析协议,因为不同编译器结果不同。乖乖地手动使用位操作来提取,虽然难看些,但毕竟可移植。

最后,大小尾端的位序由底层硬件来处理,通常无需考虑。



Read Album:

Read Related:

Read Latest: